撰文/大道之行
集体出发作为冬奥会的新项目,想必不少观众对它是陌生又眼熟。陌生的地方在于它是个新项目,而熟悉的地方是,它看起来很像短道速滑。
把集体出发比作在速滑赛场上进行的短道速滑项目,姑且可以这么理解。
作为速度滑冰的收官之战,今天进行的男女集体出发半决赛和决赛,可以说是掀起了速滑赛场的一个高潮。而平昌冬奥会把集体出发放在了最后一天,原因想必也不全是因为它的“16圈”这么简单。因为这个项目拼的不只是体力,还有脑力。
如果形成集团围剿 男子金牌得主可能换人
在男子集体出发决赛中,东道主选手李承勋“不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这里的“不出意料”的确是在说李承勋的实力,毕竟在速度滑冰的赛场上,裁判能干预的地方并不像短道那么多。
当然这场比赛还有个点可以看的,那就是战术。
李承勋夺冠后振臂庆祝
决赛中一共李承勋和郑载元两名韩国选手。发枪之前笔者曾在考虑,其他的十名非韩国选手是否会心照不宣地对李承勋这位明星选手形成围剿,以第一阵营带速、第三阵营稳住的方式,在比赛中将他孤立在中间的第二阵营。
不过也许是金牌实在太诱人了,在第一阵营形成之后,后面的选手并没有对李承勋形成孤立的态势,这样一来,让两名韩国选手稳稳当当躲在了人群里。随后,郑载元领滑了第二阵营一段时间,将速度带起来。
在通过第三个积分点(第12圈)之后,在第一阵营的两名欧洲选手已经体力不支降速,第二阵营的选手开始提速,首先克拉默一马当先冲在前面,但是荷兰的“长距离之王”最后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让之前一直跟在第二阵营韬光养晦的同胞维尔维伊吉,李承勋和比利时选手反超。
所以说,李承勋的这枚金牌,有他队友郑载元的一部分功劳。但如果其他队员从一开始就如笔者所猜测一样形成集团围剿,最终鹿死谁手就不可知了。
拿不到奖牌?那还可以拼积分啊!
我们回头谈谈女子的比赛,在先结束的女子决赛中,中国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了第五名和第十名。从成绩表上可以发现,排在第五的李丹最终成绩是8分50秒48,而第十的郭丹是8分33秒90。
这就是集体出发项目的特点,影响最终排名的有两个因素:积分和速度,积分优先。
女子集体出发决赛
李丹能够在速度成绩不如郭丹的情况下排名靠前,归功于她在第一和第二个积分点分别获得了3分,这样在明知冲牌无望的情况下能够依靠积分跻身前八。而实力比李丹高的郭丹在前面几圈韬光养晦之后,却在最后一搏中失利,无缘奖牌。
相关阅读
本文系55um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