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滞留游客把午饭扔进垃圾桶,而这顿饭,是有人饿着肚子省出来的

2023-04-15 01:04:20

原标题:滞留游客把午饭扔进垃圾桶,而这顿饭,是有人饿着肚子省出来的

内蒙古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时不时打开手机,关注一下疫情的新动向。

不久前,因为疫情的原因。一批近万人的游客滞留在内蒙古额济纳旗。

病毒无情,人有情。

游客滞留期间,当地志愿者向他们提供免费的餐饮和抗疫物资配送等服务,包括一顿午餐,一枚口罩,方便面,火腿肠等等。

为了更好地照顾滞留游客,当地还向滞留游客免费赠送核心景点门票一张。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这样的保障措施和人道关怀可以说相当不错。

但是仍然有人不满足,在特殊环境里,“要求”有“特殊”服务。

一则“滞留内蒙古游客直接扔掉免费午餐”的话题火了。

视频中,有人曝出滞留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游客中,有人不喜欢志愿者提供的免费午餐,包装都没有打开,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也反映,有的客人嫌弃午餐盒饭不合口,只领了免费的矿泉水,没有领取盒饭,有的游客甚至把未拆封的盒饭直接扔了。

参与配餐服务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很认真地对待配餐工作,红烧鱼、鸡肉、芹菜炒肉……每天都是换着“花样”,尽量让滞留的游客吃到不同口味的饭菜。

为了给滞留游客提供最大限度的生活保障,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持工作,不管怎么样,作为被服务的对象也不能浪费粮食,要对得起别人的劳动。

另一位志愿者的家属发消息称,表示十分气愤,他的孩子参与一线抗疫,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每天只能休息三个小时,想给孩子送口饭都送不了。

有些你认为不值得珍惜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梦想得到的“奢侈”。

额济纳旗是内蒙古的一个偏远小城,与蒙古国相邻。

这里的常住人口仅有3.5万,除了秋天的旅游业,额济纳旗没有其他高创收的产业。

不曾想,在今年旅游旺季,额济纳旗突降一场疫情。

9700名游客滞留当地!包括老幼在内三万多人的小城,要保障近万人的滞留游客生活,这样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很显然,“吃饭”成为额济纳旗抗疫的一大难点。视频中,那位父亲的感言不无道理。

当地的志愿者饿着肚子为游客提供服务,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小部分游客连打开看一眼都懒得看,就直接扔掉了。

不要说心疼孩子的父亲感到难过,作为遥隔千里的“外人”也痛心不已。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酒店的工作人员把剩下的饭菜吃了。

当然,滞留的游客或许不饿。毕竟,他们“足不出户”,没有多少运动量,自然体力消耗的就小。

在任何时候,节约都不足为过,节约也是一种贡献。不饿就不吃,这完全可以被理解,但是扔掉了算哪出?

不饿,你又不说。

领了,你又不吃。

不吃,你又扔了。

或许你不知道,有的工作人员真的吃不上,有的两人合吃一份盒饭。

或许,有些人的确不太中意盒饭的口感。

的确,天底下的盒饭哪里能跟正儿八经的炒菜相媲美。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吃饱饭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想“吃好”的话,完全可以等几天,回到家中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深度思考

疫情下,最需要的是人性的温度。

有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服务,且不求回报,作为被服务的人是不是应该用一种温情的方式以示回应。

明明可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为何非要搞得像“朱门酒肉,路有冻死”?

浪费,就是最大的犯罪。

有时候,做出一个善意的举动,并不是一件难事。领盒饭时,跟工作人员说一句“不饿,谢谢”而已。

连如此微小的举动都懒得去做,那你得多懒?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奇闻异事
最新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