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2022年2月6日,中国队在颁奖仪式上庆祝。当晚,在印度孟买举行的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2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图/新华社
在2月6日晚举行的女子足球亚洲杯决赛上,中国女足在伤停补时阶段,反超韩国队,时隔16年之后再次获得亚洲杯冠军。重回亚洲之巅的铿锵玫瑰,再度光荣绽放。这一夜,中国女足鼓舞了所有人,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连续击败日本队和韩国队,中国女足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正是一种真正的竞争精神。而中国姑娘们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女足精神,也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必将激励正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奋勇争先的冰雪健儿们,为梦执着,一往无前。
—— 新京报评论
(点击可查看全文)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文 | 群学君
中国现代女子足球运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刚刚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女足运动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进入80年代,女子足球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1982年8月,《体育报》、人民体育出版社、《新体育》、《中国体育报》、《足球世界》五家北京体育新闻单位联合举办“全国10省市女子足球邀请赛”,拉开了全国性女子足球竞赛活动的序幕。这一年年底,国家体委正式把女子足球纳入全国竞赛计划。1984年,第一支女子足球国家集训队组建,1987年,女足正式成为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
从80年代中期到2000年的15年间是中国女足“出道即巅峰”的鼎盛时期,女足姑娘们在世界各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战绩,“铿锵玫瑰”的赞誉家喻户晓,成为了全民族的骄傲。以孙雯、刘爱玲、高红等为代表的女足姑娘凭借着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女足精神,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中国球迷。对整个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0 年代处于辉煌期的中国女足在马元安教练的精心指导下,强调技术为中国队的立足之本,注重球队的整体战术配合,利用技战术上的优势来弥补身高和对抗能力的不足,国际足联曾用“在地毯上下棋”来评价中国女足的技术特点。中国女足也由此实现了亚洲人以“速度、技术、整体和准确性”来抗衡和战胜欧美列强的技战术思路。
历史上,中国女足取得的成绩包括:
亚洲杯
1986年,首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在中国香港拉开帷幕,中国女足首次参赛就一举夺冠,从此开创了亚洲杯“七连冠”的辉煌历史,1989、1991、1993、1995、1997、1999历届女足亚洲杯均由中国女足捧得。2006年亚洲杯,先后战胜朝鲜队和澳大利亚队,时隔七年再度登上亚洲霸主宝座。
亚运会
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女子足球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女足占尽天时地利,夺冠捧杯,此后的1994年广岛亚运会、1998年曼谷亚运会,中国女足相继蝉联冠军。此后几届亚运会,中国女足还曾获得两枚银牌(2002年釜山亚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一枚铜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
奥运会
世界女足运动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国家奥委会才把女子足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当年,首次出征的中国女足便势如破竹挺进决赛,斩获亚军。此后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足均取得第五名的成绩。尤其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与尼日利亚队及美国队的小组赛中,孙雯贡献了史诗级的精湛表现——分别用左、右脚射入两粒禁区外直接任意球。这样激动人心的经典时刻,至今仍令球迷们津津乐道。
世界杯
1991年,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中国出色地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开创了世界女子足球的新纪元,对世界女子足球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际足联女子足球运动史铺下了一块奠基石,在这次比赛上,中国队获得第五名。此后两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越战越勇,相继取得第4名(1995年瑞典世界杯)和第3名(1999年美国世界杯)的好成绩。此后除2011年德国世界杯未出线外,中国女足相继在世界杯上获得第6名(2002年美国世界杯)、第5名(2007年中国世界杯)、第8名(2015年加拿大世界杯)和16强(2019年法国世界杯)的成绩。
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开始进入惨淡经验的低谷期,在各国女足的成绩和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的十余年时间内,而中国女足国家代表队的成绩从辉煌时期一路下滑到世界第三梯队,亚洲二流水平,绽放的“铿锵玫瑰”逐渐暗淡。这其中,既有落后的中国足球文化的背景影响,又与中国女足残缺的后备人才培养(根据2020年足协公布女足青训数据,女足青训球队数量为136支,青训人员为2995人,而同期日本女足青训人口超过了两万五千人,是中国女足青训的九倍左右)、迷茫的专业化发展方向、缺失的管理和保障体制有密切关系。
从2003-2021年国际足联国家队世界排名看,中国女足下滑的颓势,迄今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当然,这种下滑要相对地解读,我们把中国男足同期的世界排名列出作为参考)。
历年国际足联国家对世界排名
如果说,2000年以前中国女足的辉煌,得益于八九十年代举国体制下培养出的“一代天骄”以及中国在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先行者”地位,那么在欧洲女子足球集体崛起,美洲女子足球逐渐壮大的今天,中国女足如何真正重振雄风,前路依然任重道远。
正如《 三联生活周刊 》(点击可查看全文)评论指出的:
这届亚洲杯,中国女足重回亚洲巅峰固然值得庆贺,但更令人欣喜的是,久违的,我们在中国足球身上看到了一种正常的面貌——尊重体育运动规律,摒弃省际、派系利益;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了解女足的教练执教女足,让有实力的球员有机会为国出战;让足球发挥团结民众、鼓舞人心的作用,而非作为媚上投机的工具。
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究竟是没有实际用处的片儿汤话,还是需要被反复琢磨、长期坚持的真谛,这一次,大家心中已有答案。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